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文蔚首页资讯资讯详细

【评论】文心蔚然 高峰际会——写在文蔚西湖书画展中

2016-09-09 14:25:48 来源:艺术家提供作者:李剑斋
A-A+

  入秋的第一场飘雨后,江南才正真进入凉爽的中秋。应文蔚西湖画展开幕之约,雄鸡晨号,银月钩天,便赶早班车来到杭州,因峰会在即,近湖区域一律警戒,到西湖公交停运,步行三四十分钟准时到达展览场地——唐云美术馆。没有直接拜会文蔚,嘉宾未到,展馆只偶尔一两个游客匆匆走过,我知道,办展期间是画者最忙碌的时候。不想在她最忙绿的时候寒暄,直接在不大的展馆细心看着她每一幅画作,依次从人物到山水,从一楼到二楼,从山水到人物,二楼唯一一张大幅山水可能就是她之前所说的此展的一个主题《马可波罗神州行》,四张丈二匹竖联而成,山树勾勒,皴法有致,精彩的是远山云水采用淡淡泼墨渲染,一看就是取法石涛和崔如琢先生。

  在会客室闲暇无人时认真翻看了一下她去年在浙江美术馆画展前印制的小画册,因这次展馆空间有限,多幅丈二匹巨制山水和书法无法上墙展示,不过此前展示和有关她的电视专题节目中已经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画册最后名家点评,我一一看过,如琢老师的点评褒扬中肯,提醒和期望更加明确。这想起了,认识如琢先生这六年中,与我简短对话中的几点,方向正确,路子很对,要多画,笔放开了,要做到精微。似与同会。其他名流发言,觉得只是窥见一斑,没能全面深刻地认识文蔚。看过展览,凭借和她短短的一些信息交流,我觉得应该走心地去写文蔚。其实我关注文蔚很早,从问道如琢先生开始,我就在网络上看过她早期的一些作品照片和艺术活动,后来在参加先生的几次北京大型画展活动中见过文蔚,也得到过她的一些帮助,让我见证了的先生画展的更多活动,这点总心存感激。

16.S.566-轴,和亲公主之解忧公主(以肉为食兮酪为浆,居常土思兮心内伤),69*35cm,2016年

16.S.572-轴,和亲公主之明妃,69*35cm,2016年

  微信时代,通过微信不仅知道文蔚的一些艺术活动,还有她与父母互亲的图文。我能感觉到她身上文气更多深受其父影响,文质彬彬,简静朴厚,这气质在她现在的作品中愈加彰显。单就书画而言,现实中国是五花八门,气象万千。流行的面貌和气息一如时髦的发型和生活方式,叫人无法分清雅俗文野。文蔚身处京华艺术圈子,能师一而往,独持水墨,鲜施丹青,不旁杂他门,在先生引领和默化中成长,笔追明清宋元,画道寻根,这许是她熟诵道德经的悟化吧。其实中国艺术精神主要源自道法,石涛一画论,与道法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其实是一脉相承。中国画的点线面,每一画似不经意,可每一画体现的神韵和写意性又都是要求高度的精微,无论几画或无数写画的累积,再施加水墨或丹青晕染,就铸就了中国画的精神,诗化的题解,以及书画笔性的统一,印章的巧妙点缀,就构成了一幅精美和谐的画卷。文蔚画,无论人物或山水俱笔笔写出,小画亦如她的腼腆文秀,见出女性的温婉慧心,笔触的一丝稚嫩中透着童心可爱,此深见家学中谦谦君子的虚心。大画纵笔处又见出她的豪迈,阔笔写树石凸显她的书法根底,泼墨渲染,能将整个画面浑融一体,这深受先生雄放气度的影响。画的进步离不开书法的进步,在我看文蔚小楷和大字气息通古,小楷笔划坚实,章法错落有致,点画间有朴拙,发乎文心,无匠习之气,此展中三幅小帧山水和诗堂最为精彩,诗堂小楷分别书写庄子《逍遥游》、曹植《洛神赋》和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每幅均一尺见方,非刻意书写,象是平时读古抄录,每篇文章都未抄完,抄到最后几格,句终便嘎然而止,自然而然。书见其早年所习颜筋柳骨,貌若云林,元明俊秀小楷气象,笔笔沉著,可见当时书写凝神静气,毫无荒率草意,字与人俱仪静体闲。所抄文章皆蒙养所汲,《逍遥游》系道法寓言,平常抄录足见文蔚习道深远,风鹏万里的志向。洛神更应再现文蔚笔下,此幅诗堂下承洛神人物图则更嘉配。所录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穷居而野处,升高而望远,坐茂树以终日,濯清泉以自洁。采于山,美可茹;钓于水,鲜可食。起居无时,惟适之安。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毁于其后;与其有乐于身,孰若无忧于其心。车服不维,刀锯不加,理乱不知,黜陟不闻。大丈夫不遇于时者之所为也,我则行之。”正是画者对隐心一隅,超然物外的精神向往。实际上文蔚全身心陶醉山水人物笔墨正是其人格画格传真手诚,自心先定,一诚贯彻,欢神自得的外象。文蔚大字全然胎息孙过庭书谱,兼或如琢导师章草笔法体构,一如其大画,形胜壮美,心手两忘。笔势纵横洒脱,飘逸沉着,刚健婀娜。俊拔刚断,提按有度,点画自然。行笔气胜,连断转接相续,古意盎然,率真处犹见白沙先生和朱衣道人挺健雄奇之姿。此展中所书柳永《仙吕调望海潮》词章,丈二竖制,跌宕如瀑,高悬展馆大门口,门前一睹,纸上字字皆轩昂,可惜限于隔屏高度,不能尽展全幅,令观者难赏其全貌,甚是遗憾。

  与文蔚神交更多的是我们之间的诗文唱和,翰墨往复。她的题画诗句不少都是她自己根据山水画面意境和人物故事及历史背景的兴致之作,在她画册和作品中比比皆是,此不一一例举,其中不乏对仗工整、明理精彩的联句。“高山流水唱阳关,夜雨春风醉云霞”是友情的见证;“闲抱琵琶寻幽曲,静立竹荫待好风”是其笔下人物的情志;“修净凿空可渡海,贪实过负半沉途”应该是她清修励志的座右铭,颓惰自甘,艺道难成,我将她此联篆成条幅以自警;“求之未得寄来世,不尽所有枉今生”许是她执着艺术赤子之心的写照。她的两句“好诗留余兴,妙句惹半猜。”引我诗兴,信口承接“推敲惊山雨,孤云随风来。”(《接文蔚句成诗,有半夏山中故人夜访之境,东坡居士、石涛上人读此当以同怀视之,文君一哂存念》);读到她的一句“一勺清冷宛若斯”,我又承句“何处闲愁反复时。眼前平山云水伴,柔橹载酒梦到迟”(《读文蔚美图承句成诗并遥寄》);“万象生无色,大道法自然。纸上荷带雨,云外谁听蝉?”(《承文蔚诗画信口成句,七月流火,诗话清心》)。深切关注文蔚,对她画境的赞誉我独有加,“闻得竹喧天然调,拥抱琵琶不用弹”、“菱花照人影成空,花开花落自然红。寒梅肯向雪前发?一笑无须怨东风。”(《步明人沈一贯诗韵偶成遥寄文蔚》)、“疏竹新雨处士家,素面罗扇石径斜。前身合为仙人骨,笔底犹开镜中花。”(《读文蔚<消夏图>及其倩影偶感戏赠》)。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局部)

  画以气胜,气由文生。笔墨蔚然,文心如斯。我想说,文蔚笔墨修养更多源自对传统文化的学习,特别是道法精神的领悟,从文蔚读诗品文,读画写画,评读历代法书以及对石涛等历代大师画理的研读和实践,更充分体现在她对中国诗词意境的笔墨表现。文蔚选择峰会期间在集千年风流的西子湖畔展示书画艺术,这是峰会期间盛开在西湖边的一朵艺术奇葩,这是对中国书画艺术的自信和弘扬,从这次画展创作题材看更多凝聚了文蔚展示中国文化元素的深厚用心。世界文明不仅限政治经济,更重要的是文化,唯中华文化是东方文明的代表,最能代表士大夫精神和文人志趣的就是中国独有的儒道哲理和诗书画艺术。寻找民族灵魂,继往开来,传承和弘扬民族艺术,是每位中国艺术家的责任。持正守恒,清修自励,在写文蔚中,我亦再次明鉴了自己,不管显赫当时,还是偏安一隅,自强不息,慎独常省,近古贤,纳新意,在先生的引领和教诲下,成就艺术的精美和诗画的人生。这是周行,也是初心,愿与文君共勉。

  峰会一时,笔墨千秋。文心净然,文心永存。

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主要作为艺术信息、艺术展示、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以世界文艺为核心,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旨在传播艺术,创造艺术,运用艺术,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

联系电话:400-601-8111-1-1地址: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

返回顶部
关闭
微官网二维码

文蔚

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
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

分享到: